close

潮T 啦啦隊 阿桑 BY2 J女郎 

新聞--「CSI犯罪現場」效應發酵 鑑識科學 爆紅
這幾年,「鑑識科學」已經成為所有科學之中最熱門的學科之一。在美國,以犯罪現場鑑識人員為主角的〈CSI犯罪現場〉系列影集,從二○○○年開始走紅,不但讓美國的鑑識科學學科學生大為增加,還有科學家和法官認為已經造成「CSI效應」。在台灣造成的影響是,有考上醫學院的學生放棄唸醫學院,到警察大學鑑識學系就讀;而因為許多被害人、檢察官、律師常拿〈CSI犯罪現場〉系列影集中的情節詢問到法庭做證的鑑識人員,許多分局鑑識科已經要求成員必需分組固定收看﹃CSI犯罪現場﹄系列影集,並詳細紀錄分析劇情。 從正面的角度看,〈CSI犯罪現場〉系列影集所造成的影響是,過去較不重視犯罪現場,因著傳播媒體的力量,如今的犯罪現場蒐證,如菸蒂等過去較不重視的物證,現在都會被如獲至寶的蒐集起來,像日前偵破的黑道老大被當街槍殺,就是透過分析比對兇手在現場留下的菸蒂而破案的。 當然,戲總歸是戲,許多真實狀況中會出現的事實,戲裡是無從呈現的;像台灣的DNA實驗室每個人要負責五十個案件、實驗室裝潢絕非有如高級餐廳、自動化比對系統可能連資料庫都還沒有建置完成…等等。 雖然台灣的「CSI」沒有影集裡的角色那麼酷,也不會開著高級休旅車去現場鑑識,更不可能拿著槍和歹徒對射,與嫌犯對話鬥智,但他們對鑑識工作的熱情和投入,卻和影集裡面的主角們不相上下。不過,或許是媒體的傳播效應太強,許多民眾受〈CSI犯罪現場〉系列影集影響,加上前幾年「三一九槍擊案」的效應,很多人都把鑑識科學家當做有能力解決所有疑問的「神探」,也一廂情願的以為「鑑識科學」就是能完整呈現事實真相的「終極工具」,使鑑識科學家在走紅之餘,相對承受更多不必要、莫須有的破案壓力。
中央警察大學鑑識科學系系主任孟憲輝說得好,「證據是不能呈現全貌的,只能呈現片段的事實」,物證的「監管鏈」可能比物證的鑑識更為重要。在民眾越來越欣賞、越來越倚重「鑑識科學」的同時,適時表現對鑑識人員的支持,表達希望政府增加對鑑識科學的資助心意,可能更為重要,更能讓鑑識科學發揮應該有的功能。 更新日期:2006-11-01 記者:揭陽
P.S.本則新聞來自--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marticle/url/d/a/061101/29/5zfd.html

 

1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許淑萍 的頭像
    許淑萍

    高雄

    許淑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